炒米
来源:网友分享关注热度(21448)炒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,就有一种叫“糗”的食物,“糗”的原料为谷或糜,泛称作“稷”。“糗”的制作是先将谷或糜煮熟,然后煸炒。这种“糗”就是炒米。
在古代,炒米多作军粮用。古代春秋时期,中原各诸侯国之间多有战事,南北征战,给养短缺,兵士们随身携带炒米作口粮。饿了,随手掏一把吃,很适合做作战行军的便餐。
▽炒米地域特点(产品特色)
炒米很适合蒙古族牧民游牧的生活特点,把生米炒成熟米既便于携带食用,也可以较长时间地存放。骑在马上,可以干着吃,坐在蒙古包里,可以泡着奶茶吃。草原上缺水,也缺燃料,这样还减轻了一日三餐点火做饭的麻烦。
因此,炒米便成了蒙古族牧民必不可少的食物。至于炒米的加工方法,往往随着地区不同而不同,但总的说来是大同小异。以糜米为主,介绍两种加工方法。一、煮把散糜子收拾干净,带皮(即带着原来的糠壳)放入锅内,加水至略高于米,然后象闷米饭那样把糜子闷至七成熟。
炒把闷过的糜子倒入盛着细热砂的锅中煸炒,米粒象崩苞米花那样叭叭作响,而且热气腾腾,再使发胀的米粒稍复原。热气冒尽后,即可出锅。分用筛子、簸箕仔细将砂子和糜子分离开来,糜子里不应带砂子,分离出的砂子留着下次用。
碾把分离出来的糜子铺到石碾上滚碾几遭后,米和糠皮自然分了家,然后再用簸箕将糠皮簸出,所留不带皮的米粒即为炒米。二、把生糜子直接去皮后,放入锅内煸炒,烘干发黄后即出锅。
此法简单,但其味道不及前者香、甜、酥。
▽下一个特产
▽更多包头市特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