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绸伞
来源:网友分享关注热度(1195)西湖绸伞,以竹作骨,以绸张面,式样美观,携带轻便,素有“西湖之花”的美称。
▽西湖绸伞历史渊源(文化内涵)
伞,在我国历史悠久,据说四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。古代的伞又称为“盖”。它和扇一样,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。随着丝织品的出现,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。
发明了纸以后,油纸伞又盛行了起来。特别是明清时代,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。从这时起,不少小说和戏曲都写到伞。众所周知,《白蛇传》中许仙借伞的故事,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。
▽西湖绸伞地域特点(产品特色)
西湖绸伞的圆形伞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做的。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,织造细密,透风耐晒,易于折叠。色彩瑰丽,单是染色就有湖色、血牙、新绿、天蓝等二十多种。伞骨则采用江南独有的淡竹做成,
篾质细洁,色泽玉润,烈日曝晒也不弯曲。伞面上还采用喷、刷、绣、画等多种多样的技法,描绘西湖风光和花鸟虫兽,诸如三潭印月、平湖秋月、龙、凤、奔马、梅雀、蝴蝶等等,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。
一把绸伞的重量只有半斤左右。收拢时,彩色的伞面不外露,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,结节婉然,十分朴素大方。撑开时,伞面五光十色,有的绯红如旭日一轮,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,有的碧绿象清水一泓,美不胜收。
西湖绸伞的品种很多,有遮阳遮雨的日用绸伞,有五彩缤纷的彩虹伞,有四周排须显得格外华丽的排须伞,有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撑打的舞蹈伞,有杂技演员走钢丝用的杂技绸伞等十多个品种。
人们称它是“天上的彩霞”,“地上的鲜花”。
▽下一个特产
▽更多西湖特产